在重大的挫折和打击面前,保持住一颗平常心,并能够把命运的迎头痛击当作磨练心性、超越自我的大好机会,才能动心忍性,意志坚强,使自己的人生境界不断提高。
3
事上磨练,尤其重在实践
王阳明早年推崇“静处体悟”,就是让人静坐,抛开一切思虑杂念,体认本心。
后来认识到一味强调静坐澄心,会产生各种弊病,容易使人“喜静厌动,流入枯槁之病”,甚至使人变成“沉空守寂”的“痴呆汉”,因此,他又强调“事上磨炼”,尤其重视实践。
王阳明说:“未有知而不行者,知而不行,只是未知。”
满口都是圣贤话语,却不去实践,这不是真正的“知”,同样熟读经典,不通实务,百无一用的书生,就算品德高尚,也不是真正的“知”。
王阳明一介文人,不是战将出身,却能用兵如神,屡建奇功。
其中一个原因是王阳明从来不是一个单纯的“读书人”,早年骑马射箭游塞外,二十六岁时苦读兵法,用果核排列成阵形进行演练,被人笑为是赵括“纸上谈兵”。
4
人生如粥,熬出至味
人生如熬粥,有一首诗这样说:“人生好比粥一锅,煎熬滚煮耐琢磨。宜疾宜徐看火候,酸甜苦辣自张罗。”
一锅好粥,需要慢慢地熬,才能熬出最浓的滋味;人生如一锅粥,同样需要在时间的文火上慢慢地熬,当中因为融入了不同的心情,融入了不同的情感,就会熬出各种不同的味道。
这其中有甜有咸也有酸,当我们细细品味时,才能体会出那份平淡真实的悠然与优雅。
1. 熬,是笑到最后的智慧
评书名家单田芳,总结人生就一个字: 熬。
身处逆境,苦熬能挺住;陷入危机,苦熬撑得起;适逢险阻,苦熬能过关。
人生不怕熬,要熬出智慧,熬出功力,熬出精粹,熬出境界。
人生进退是常事,关键是能够“熬”住。
熬,就是不轻易放弃,不随便离开自己的位置,就在那里一步步地努力,达到理想的目标。
熬得住,就能笑到最后。
2. 熬,是稳定平和的心境
阅遍世事的人都明白,许多事情,一眼是看不到头的。一时春风得意,或一时折戟沉沙,都不会永远算数。
只有不急不躁,气定神闲的人,才会是有长性,“熬”得住的人。
熬是出发与成功的中间点,就好比茶需要慢慢泡才有味,酒要慢慢酿才香醇,生米要慢慢煮才会变熟。
“熬”的过程,也是一种修行的过程。修内心的宁静,修处世的淡定。有磨练,才体现出成功的弥足珍贵。
熬的不是岁月,熬的是心态。
3. 熬,是历久弥坚的意志
整个人生就是一段又一段的,需要“熬”的过程。
熬的过程并不是坐以待毙,熬是磨练意志,熬是蓄势待发,熬是不动声色默默努力,等待着熬出头时的一鸣惊人。
有时候我们会觉得快熬不过去了,无法坚持了,时过境迁后,再回头看,一切都熬过去了。
那些能耐住性子去熬的人,在百折千磨中,愈挫愈勇,屡败屡战,成为一个内心永远不会被击垮的人。
尤其是现在疫情的时候,更需要熬过去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