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死后会出现尸僵,但市场上卖的肉却是鲜嫩的,为什么?

人死后会出现尸僵,但市场上卖的肉却是鲜嫩的,为什么?

人在死亡之后,尸体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,其中最为典型的一个就是变硬,这种现象被称为“尸僵”。

现在问题来了,既然尸体会变硬,为什么市场上售卖的肉却一点也不硬,反而还非常鲜嫩呢?原因就在于人和牲畜在死亡之后经历了不同的程序,其中人遵循的是自然死亡程序。在人死后1至3小时内,因为肌肉缺乏能量,会收缩变硬,进而出现尸僵,这会给寿衣的穿戴造成麻烦,所以人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穿戴寿衣。

与此同时,因为血液流动停止,血液在一些部位堆积,尸斑会逐渐形成,又因为身体已经停止产热,随着热量的逐渐丧失,尸体会越来越凉,这被称为“尸冷”。

大概在死后的12至16小时间,这些变化会达到顶峰,尸体会变得异常坚硬,不仅四肢不能屈伸,就连嘴巴也无法张合,尸斑则大面积出现。当然,尸僵并不会一直持续,在24个小时之后,因为细菌的加剧分解,肌肉会开始变软,尸僵减弱,同时会出现尸腐。如此说来,莫非我们在市场买到的肉都是已经进入尸腐阶段的肉吗?不用担心,并不是这样的。

要想让牲畜的肉在腐坏之前就变软,就必须让其快速度过尸僵阶段,而要做到这一点,就要知道尸僵是如何发生的。

展开全文

在正常情况下,细胞中的线粒体会在有氧作用下不断生产ATP为细胞供能,以保证肌肉的正常收缩,而在死亡之后,氧气供应中断,线粒体停止工作,肌肉就只能通过消耗之前储存的糖原来获取能量,当糖原也耗尽之后,肌肉便会彻底停止活动,保持在收缩的状态之下,于是尸体就变得僵硬了。

要让尸体快速度过尸僵阶段,首先要让尸体快速进入尸僵阶段,为此有两个方法。

其一就是让牲畜在屠宰前适当禁食,以此减少身体内的糖原储备,这样死后便能更快地进入尸僵。其二是在牲畜宰杀后的几分钟内,用电流进行刺激,引发肌肉活动,加速分解糖原,进而加速尸僵进程。接下来就是要对尸体进行冷处理了,一般要求要在4小时内让尸体降到0至4℃,在这个过程中,肌肉对糖原进行无氧分解会产生乳酸,而乳酸又会进一步分解成二氧化碳、水和酒精,然后挥发掉,这个过程就被称为“排酸”。

可见“排酸”是现代牲畜宰杀过程中的必经步骤,所以并不存在所谓的“排酸肉”和“非排酸肉”,所有肉都是排酸肉。

在低温排酸的过程中,因为环境温度很低,肉中的酶和大多数的微生物都受到了抑制,尸体便不会腐坏,不过低温对于蛋白酶的抑制是有限的,所以肌肉中的蛋白质依旧会不断分解,从而使僵硬结构被破坏,肉也就软下来了。而且这个过程还能生成具有香味的核苷、游离氨基酸和肽,这些物质会让肉味变得更加鲜美。

那么农村过年杀猪,并没有经历这些处理流程,肉质为何同样鲜美呢?

与我们在市场购买的冷鲜肉不同,农村杀猪所得的肉是“热鲜肉”,这些现杀现吃的肉是真正的新鲜肉,还没有进入尸僵阶段,就已经被分割下锅,当然也就不需要后续处理了。而要是有吃不了的部分,通常也会进行冷藏或冷冻保存,这其实也相当于进行了简单的排酸处理。总而言之,人之所以死后会出现尸僵,是遵循了尸体的自然处理程序,而牲畜的肉之所以鲜嫩,则是经历人工处理程序的结果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更多创意作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