低傳真音樂

低傳真音樂

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。若您熟悉來源語言和主題,請協助參考外語維基百科擴充條目。請勿直接提交機械翻譯,也不要翻譯不可靠、低品質內容。依版權協議,譯文需在編輯摘要註明來源,或於討論頁頂部標記{{Translated page}}標籤。

低傳真音樂[1](英語:Lo-fi music)指的是音樂製作中故意使用不完美的音質錄製的音樂作品,會將錄製過程中的雜音、呼吸聲等一併錄製下來,多是出於藝術性考慮而刻意為之。低傳真音樂在1990年代即被視為流行音樂的一種曲風,當時人們稱之為DIY音樂(DIY music)[2]。

音樂創作者在自家中搭建的工作室,用的是1980年代至1990年代的設備

目次

1 音樂

2 特色

3 Lofi Girl

4 參考資料

5 拓展閱讀

音樂

編輯

取自某些單純無人聲的歌曲。屬於一種簡約音樂。包含一些變奏、音效、音高變化,之後不斷重複同一首旋律。

特色

編輯

是一種不完整的音樂。主要為放鬆心情。改變氣氛。很多人認為曲目有助讀書,工作。主要因BPM、樂器、旋律符合當下心態。

Lofi Girl

編輯

Lofi Girl為最知名的YouTube Lo-fi音樂頻道之一。結合嘻哈樂、藍調、抒情歌曲等音樂,全年無休的提供多個24小時直播音樂。

參考資料

編輯

^ 方格子. Lo-fi解密|低Budget的極Raw錄音美學 意外契合腦電波越聽越上癮. 香港01. 2020-08-02 [2021-05-16]. (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-05-17) (中文(香港)).

^ Harper, Adam. Lo-Fi Aesthetics in Popular Music Discourse (學位論文). Wadham College: 2–3, 44. 2014 [2018-03-10]. (原始內容存檔 (PDF)於2021-04-19).

拓展閱讀

編輯

Spencer, Amy. DIY: The Rise of Lo-fi Culture. Marion Boyars. 2005 [2021-05-16]. ISBN 978-0-7145-3105-2. (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-05-10).

Taylor, Steve. The A to X of Alternative Music. A&C Black. 2006 [2021-05-16]. ISBN 978-0-8264-8217-4. (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-04-05).

Unterberger, Richie. Unknown Legends of Rock 'n' Roll: Psychedelic Unknowns, Mad Geniuses, Punk Pioneers, Lo-Fi Mavericks & More. Hal Leonard Corporation. 1998 [2021-05-16]. ISBN 978-1-61774-469-3. (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-05-12).

更多创意作品